來源:《桂林日報》7月3日 第12版
□本報記者徐瑩波 通訊員陳秀梅
從只能生產益母丸、六味地黃丸等傳統中藥劑型,到如今擁有三金片、桂林西瓜霜等一批獨家特色產品;
從到處求訂單困難重重,到如今銷售點覆蓋14個國家和地區,產品暢銷海內外;
從瀕臨停產的作坊式小廠,到如今的現代化醫藥集團……
40多年來,桂林三金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不斷深化改革、大膽創新,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公司各項經濟指標持續快速遞增,主要指標連續多年位列廣西醫藥行業第一,穩居中國中藥行業50強前列,成為廣西醫藥旗艦企業和醫藥行業第一利稅大戶。
不斷突破 造品牌藥和良心藥
在生活中,只要一提到桂林三金,人們都會想起西瓜霜、三金片等產品。但很少有人知道,三金在創建特色品牌之初,曾經歷的那些酸甜苦辣。
在采訪中,桂林三金一位“元老級”員工向記者回憶,“上世紀70年代初,工廠還處在剛起步階段,每天大家都干得汗流浹背,但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每天高高興興上班,腰酸背痛地下班,加班也是家常便飯――大家都覺得加班勞動、超任務生產是件光榮的事。”
草創階段的三金沒有實驗條件,以鄒節明為技術骨干的技術團隊只能自行籌措資金,購買了一些簡單的玻璃器皿、藥鍋等實驗設備;他們白天參加完工廠工作,晚上或休息日的工余時間則用來做試驗。沒有實驗所需的蒸氣,那就用煤、柴來加熱;沒有粉碎機,就用手工操作,用碾槽一遍遍地碾……
創新維艱,天道酬勤。1970――1977年期間,在鄒節明的主持下,三金先后研究開發出三金片等六種新藥。1978年,三金片榮獲全國科技大會重大科技成果獎,從此,該種產品就成為三金的拳頭產品,并連續30多年在國內外市場上保持長盛不衰。
與此同時,鄒節明又率領團隊用8年時間開展技術攻關,采用現代科技改革西瓜霜傳統工藝,在國內外獨家實現了西瓜霜的大規模工業化生產,使瀕臨滅絕的歷史喉嗓名藥再放光彩,該技術被譽為“中藥炮制工藝改革的典范”;而依靠這一獨有技術和資源優勢開發的西瓜霜系列產品現已暢銷海內外,被人們譽為“桂林第四寶”。
經過長期努力,目前,三金已擁有200多個藥品注冊品種,涉及片、膠囊、顆粒、注射劑、噴霧、散劑等13個劑型;其中近40個品種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獨家特色產品三金片、蛤蚧定喘膠囊等55個品種入選了2012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
不斷創新 擴大產品技術優勢
廣西中藥材資源豐富,藥用植物資源擁有量占全國第二位,發展中藥產業條件得天獨厚。在過去,由于工藝技術落后,沒有特色產品,廣西中藥工業發展相對滯后。
作為高新技術企業,三金一直致力于建立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依托廣西本地中藥民族藥資源自主創新獨家特色中藥,推動中藥產業現代化的發展模式,并取得較好效果。
“現代企業的競爭,關鍵在于技術的競爭和謀略的較量,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桂林三金技術中心負責人介紹,為增強技術中心的自主創新能力,該公司在加強硬件基礎建設的同時,建立了有效的人才引進、培養、激勵、考核等機制。目前,公司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占員工總數的35%以上,人才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
此外,作為廣西千億元產業中藥新藥研發中心、廣西中藥化產業工程院、廣西醫藥產業人才小高地等創新平臺的承載單位,三金高度注重技術創新的開放性,先后與國內10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近年,公司又與研發實力雄厚的解放軍軍科院二所深度合作,形成產學研聯盟,該聯盟更是獲得了國家“十二五”重大新藥創制的專項支持。此舉大大提升了三金的科研能力,同時也幫助三金順利挺進軍需藥品市場,拓展了新發展前景。
較建廠之初,現在的三金創新體系完備,研發投入充足: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有國內先進水平的實驗室和中試車間,配備有薄層掃描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儀、高效液相色譜儀等國內外領先的研發、檢測儀器和設備。同時,完善的“四維”梯隊技術開發戰略也確保了產品研發的后勁和可持續性?,F有公司主要的獨家特色品種均為企業技術中心為主導研制。
“有效依托地方資源優勢并加快技術創新,是桂林三金由弱變強的致勝法寶,也是該公司走向興旺發達的重要保證。”我市工業和信息化戰線一位資深人士如是評價該公司。
不斷開拓 銷售為王贏得市場
再好的技術、再好的產品,要轉化為價值,也必須得到市場的認可。到1984年時,桂林三金雖然已擁有了三金片、西瓜霜等一批特色產品,但受制于統購包銷的計劃經濟模式,企業陷入了停產困境。
“讓企業生存下去,保住職工們的飯碗!”臨危受命出任廠長的鄒節明面臨著這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上任伊始,鄒節明敏銳地發現: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進程加快,企業要生存必須適應市場的需要,必須轉軌變型走向市場。針對企業具體情況,他率領廠領導班子制定了“兩年基礎、三年改觀、五年騰飛、上水平創特色,走向世界”的發展規劃,并成立了企業專門的營銷隊伍獨闖市場,在全國中藥行業較早地探索并推行專業推廣模式。
同時,鄒節明還對已有產品進行結構調整,集中力量扶持桂林西瓜霜、三金片等獨家特色產品。企業迅速走出了停產困境,步入了良性發展階段。這段歷史讓三金人對銷售和市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此后,每年的銷售工作部署成為公司工作的重點。
說起現在三金的產品市場,許多桂林人都感到自豪驕傲。如西瓜霜系列產品,盡管推出多年,但在市場上一直長盛不衰,西瓜霜潤喉片的最高銷量為全國每年每人平均4片。三金片在經過7次不斷地技術改進后,占據了泌尿系統中成藥領域1/3的市場份額,30年來一直是全國同類中成藥第一品牌。而腦脈泰、眩暈寧等公司二線產品也實現了較好的銷售業績。
受各種因素影響,近年來,中國醫藥市場進入精細化營銷時代,競爭日趨白熱化。三金人也在不斷適應市場。2012年,桂林三金調整營銷理念,推行整合營銷,通過穩固營銷渠道管控,加強與核心商業、重點終端的戰略合作,更加合理地設置營銷各個環節的利益分配。在配合基藥招標、醫保目錄招標、新農合招標轉變營銷模式,逐步走向深度分銷、精細化營銷。在細分市場的基礎上,加強終端建設,并努力開拓社區醫療、縣域、鄉鎮市場等新興市場。這一措施,為三金2012年營業收入實現再次突破,創下13.11億的業績奠定了堅實基礎。
不斷改革 優化企業管理體制
2009年,桂林三金成功上市,進入國內資本市場。為桂林三金發展帶來新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從集體企業到公眾公司,不僅規模不同,公司的管理模式也要隨之發生變化,必須迎接新的更高挑戰。
只埋頭經營而忽視管理,對企業來說是危險的;但只為管理而管理,是僵化的,會把企業管死。只有科學有效的管理體制才能促進企業生產經營。面對新的形勢,三金決策層決定引入專業的管理咨詢公司進行診斷咨詢,并主動吸收社會各界的智慧,力求為三金量身打造一套最佳的管理方式。
隨著我市加快工業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三金緊緊抓住這一契機,積極推進信息化技術在生產管理上的應用,先后對原有的24條生產線進行信息自動化改造,建立起企業資源管理(ERP)系統、客戶關系管理(CRM)系統、辦公自動化(OA)系統、視頻會議系統、視頻監控系統等。
2012年,桂林三金啟動了協同辦公及信息系統集成項目的建設。該項目通過一套平臺化的協同辦公產品,有效地整合公司現有的各信息應用系統,實現跨多個應用系統的流程管理,使得其信息化建設與企業的業務發展戰略相配合。在項目完成后,公司將有效地重組現有的數據資源與信息資產,促進企業內外信息數據共享,使各部門之間的工作銜接更順暢,從而達到進一步提高企業管理效率,更好地保障企業戰略決策的科學性和正確性。
不斷做強 打造一流醫藥集團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瞻遠矚地提出了“保護漓江,發展臨桂,再造一個新桂林”的戰略,臨桂新區成為我市建設的熱土。另一方面,三金原有廠房生產空間狹小分散與企業進一步不斷擴大的矛盾也漸漸凸顯。
于是,鄒節明等三金的決策層把眼光投向了臨桂,在臨桂新區秧塘工業園啟動了三金現代中藥產業城建設。這是桂林三金上市募股的核心項目,也是自治區重點工程項目。據悉,中藥城分兩期建設,一期包括主要的制劑車間和辦公樓,建成投產后年銷售額預計可達25億。二期建設將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年銷售額預計可達45億元。
“三金中藥城建設絕對不是簡單的‘拼湊’,這是改造公司產品,推動企業產業升級的一次新的機遇。”鄒節明說。我們將充分利用廣西豐富的中藥民族藥資源,促進公司具有市場優勢的產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獨家特色產品等更大規模地發展,將企業做強做大。
據悉,在2010年中藥城規劃設計之初,恰逢國家2010版《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正式實施,該文件對藥品生產的場地、環境、設備等均有更高的強制性規定,面對國家標準的“再升級”,三金本著對股民、對患者高度負責任的態度,不惜從頭開始,對方案進行全面修訂,確保各項指標達到和超過國家標準。
截止目前,中藥城項目已經完成投資近6億元,生產設備也已經陸續到達,正在進行室內裝修和設備安裝階段。三金中藥城形成產能的日子指日可待。
現在,一個集中藥現代化生產、生物制藥、新型化學制藥的現代化園區的藍圖徐徐展開,桂林三金成為國內領先的醫藥制造集團的企業愿景,正在逐步實現??梢灶A見,當這幅藍圖――廣西中醫藥產業“第一園”、國內一流的中藥產業基地的三金中藥城形成完整產業鏈時,桂林三金將正式駛入一個新的跨越式發展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