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城市添彩 繪就美麗三金夢
桂林三金綠色發展路越走越寬廣
來源:《桂林日報》4月10日 第05版
(記者:徐瑩波)“十二五”時期,醫藥產業面臨著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變局,而著力實現綠色發展則成為醫藥企業的必然選擇。
作為廣西醫藥行業旗艦企業,近年來,桂林三金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認真貫徹環保治企理念,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近日,在三金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監督審核會議上,該公司還順利通過了中環聯合(北京)認證中心的GB/T24001環境管理體系再認證監督審核,這標志著該公司多年來堅持的綠色發展道路越走越寬廣。
綠色戰略成為企業發展之道
“制藥行業是一個特殊的行業,拯救人類的生命與健康是它的首要責任,但如果在生產藥品的同時危害了環境和人們的健康,那制藥業對自身首要責任的履行是不完全的。”桂林三金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鄒節明說,作為藥企,應當率先推行“綠色戰略”,將綠色理念貫穿在整個產品生命周期,在研發和生產藥物的同時,也最大限度地保護環境。
鄒節明認為,綠色戰略是指企業根據其所處的、包括“綠色浪潮”在內的外部環境和企業自身的經營條件,為實現企業生存與發展質量持續提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綠色化,而制定的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目標。
按照這一戰略目標,桂林三金確定了“遵守法規,保護環境,關愛生命,持續改進”的環境管理方針,并通過宣傳欄、廣播,公司內網等形式,將公司的環保理念、環保管理規定植入到每一個員工的意識中。
與此同時,公司還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對重要環境崗位員工還要進行專門培訓。如設備處組織對天然氣鍋爐的操作人員進行特種設備上崗培訓;公司辦組織公司的消防培訓;生產車間利用生產空閑時間,對員工進行技能、安全和環保的培訓;車間對重要環境崗位人員進行培訓及應急演練等。通過培訓,公司增強了對重要環境因素的控制能力和對突發事故的防范、應急處置能力,并培養了員工的環境保護意識。
嚴控污染,實現“綠色制造”
污染控制是企業環境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為此,桂林三金專門建設了三座企業污水站,新引進微波消解和自動檢測儀器,實現污水排放的實時檢測,使污水排放水質均達到國家環保一級排放標準。2012年,公司還在臨桂分公司污水站建立水質日常檢測化驗,實現污水排放的COD檢測。在噪聲控制方面,該公司在噪聲敏感的廠界建設了隔音墻,對高噪設備進行封閉隔音,并對在噪聲工作的人員發放專業的護耳設備。
為響應國家關于節能減排的號召,三金連續多年在全公司范圍開展節能降耗工作。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初,三金完成了燃煤鍋爐改燃氣鍋爐項目,燃氣鍋爐正式投入運行,經環保監測部門的檢測,燃氣鍋爐煙氣的二氧化硫濃度在20mg/立方以下,比燃煤鍋爐下降97%,實現年消減二氧化硫25噸。同時實施冷凝水回收,每年回收近1000立方的高溫冷凝水到鍋爐重復使用,提高了能源二次利用率。2011年,桂林市環保局組織十二個縣及市屬企業在三金召開企業清潔生產暨環境保護經驗交流會,此項目得到了與會人員的高度好評。
同時,三金還委托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定期對廠區的污水、鍋爐煙氣、噪聲進行監測。多年來,其監測結果均符合國家環保排放標準。
中環聯合(北京)認證中心的專家給予該公司高度評價:“三金在環境體系管理上,領導重視,全員參與,產品質量得到了有效控制,環境因素和危險源辨識全面,持續改進有非常大的提高。”
打造環境經營價值鏈,為城市制造綠色
一些企業認為,要實現“綠色制造”,就必須增加環保設施投入,這意味著增大了企業經營成本,是一種負擔。但三金人不這么看,他們確定了一套新的環保發展思路:把環境經營作為未來拓展差異化競爭優勢的主導因素,把企業經營和提升市場競爭力建立在環境經營的基礎上,打造環境經營價值鏈,為城市制造綠色。
按照這一思路,從2005年開始,該公司根據GB/T24001環境管理體系標準要求,在相關認證中心的指導與監督審核下,建立并逐步完善公司內部環境管理體系,嚴格遵循環保法律法規,制定環保目標指標,并納入公司績效管理。
桂林三金是我市較早發展循環經濟的企業。該公司通過自行開展清潔生產審核,有效降低了企業經營成本,并直接創造了經濟效益。如公司每年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藥渣約為8500噸,過去一直是委托環衛部門清運,經多年研究,目前,該公司與相關企業聯合開發出一套加工工藝,使帶水藥渣經加工后變成碎屑,用鼓風機吹入鍋爐當作燃料,一年可節約原煤約800噸。而藥渣燃燒后的木灰又可作為優質的綠肥供應給周邊的農戶。同時,公司冷凍站、空壓站等設備冷卻水已全部實現循環利用,既節約水資源,又提高設備熱交換效果,年循環水量達988萬立方。
在全體員工的努力下,2012年,桂林三金實現工業產值(實際)達137801.4萬元,萬元產值綜合能耗0.0468噸標煤/萬元,萬元產值天然氣耗用4.289立方米,萬元產值綜合能耗比上年同期下降31.13%。